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局创新实施“5223”工作法助力“双满意”工作出实效


来源: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1-17 19:16:18

摘要

今年以来,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、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、解决群众身边问题为主线

产品介绍

  今年以来,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、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、解决群众身边问题为主线,综合施策,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实施“5223”工作法,全力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。

  一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。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,坚持建设和运维一体化推进,稳步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。开展农村污水大排查大整治活动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,对各乡镇街道任务落实情况、治理进展情况进行督导,确保年度目标任务落地见效。2023年新增完成295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任务,截至目前,开工295个,开工率100%;完工119个,完工率40.34%。二是开展打击非法偷排偷放专项行动。对柴汶河及主要支流进行巡查,特别是对倾倒养殖粪污频发的河段,增加执法力量,连续开展夜查,严厉打击非法倾倒,杜绝养殖粪污偷排偷放、恶意倾倒和涉水企业超标排污现象发生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夜间突击检查30余次,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,共查处非法倾倒案件9件,抓获10余人,有力震慑环境违法行为。三是开展噪声扰民整治专项行动。全面梳理以往噪声投诉案件,分区域开展“回头看”。加强噪声执法监管及环境噪声监测,加强重点工业企业噪声监测,加强夜间施工作业监管,加大对噪声污染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,对恶意排放噪声、超标排放和严重扰民的企业从严处罚,区域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今年以来,共妥善处理噪声信访件38件,彻底解决群众诉求。四是开展异味扰民整治专项行动。联合农业、综合执法等部门成立15个农业联合督导检查组,齐抓共管,对全市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、养殖异味等问题督导检查。今年以来,共妥善处理异味扰民信访件36件,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,真正实现了息访息诉。五是开展工业企业达标提升专项行动。提升环境监察效能,督促企业严格落实“环评批复、验收评估、现场监察”提出的整治要求,不断完善、稳定运行污染防治设施,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。加强对小时值超标企业的指导帮扶,2023年9月废气在线”条沟通渠道,充分化解信访矛盾隐患

  一是畅通诉求渠道。充分发挥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、12369环保热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作用,进一步畅通环境信访投诉渠道。及时查看工单平台,接到诉求后,立即转交相关科室办理,真正做到“有诉即接,接诉即办”,严格落实查办时限。办理过程做好沟通交流,规范执法,热情服务,积极主动,化解矛盾,高质量解决群众诉求。大力推行有奖举报、兑现举报奖励力度。对符合奖励的信访人实施奖励,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。二是畅通回访渠道。强化事后监管,换位思考,温情回访,形成“诉求-回访”闭环长效机制,了解诉求解决情况,解决群众后顾之忧,做到案件回访率100%,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满意和信赖。今年以来,共受理12345工单378件;信访案件251件,其中来函179件,来电57件,来信2件,来访8人次、13件,受理率100%,结案率92%,对符合奖励条件的9位举报人共奖励2800元。

  一是争取政策试点。全面探索建立“问题发现—移交查处—督促整改—移送上报”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,2023年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试点落户新泰。新泰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,2023年1月份顺利通过自主验收,形成具有普适性、易推广的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“新泰模式”。积极推动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创建工作,明确工作重点,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,力争获得生态文明强县财政激励。二是争取项目资金。抓住EOD项目申报窗口期,积极开展EOD项目策划申报。召开全市EOD项目工作会议,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授课指导,成立工作专班,确保EOD项目策划申报入库工作顺利落实。2023年已下达生态环保项目资金10项,其中2023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7项,2023年省级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2项,2022年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项,共计4655万元。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2960万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,充分考虑各村庄治理模式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差异,结合各乡镇街道治理任务完成难度,予以分配使用,共分配至18个乡镇101个村庄。

  一是“1”个包保,化解问题纠纷。实施领导包案制度,包保群众不满意案件,做到认真梳理、一案一策。对于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、重复信访问题、整改不到位问题等重点办理,对办理结果为不属实、群众不满意案件继续逐一开展现场检查。以解决污染为前提,对以环保为由达到其诉求谋求不当利益的,与所在乡镇充分配合、共同化解。今年以来,领导包保解决疑难案件25件,推动信访办理质量再提升。二是“1”个宣传,营造良好氛围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和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,采取组织环保纪念日活动、走进环保设施开放单位、环境教育基地开设环保公益课堂等方式,开展环保知识和政策宣传。组织开展市场主体培训,邀请环保业务骨干、行业专家及法律顾问进行授课,围绕排污许可相关政策、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点、企业环境法律风险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和案例展示,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。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社区、学校、企业宣讲7次,受益人数达到1700余人。三是“1”个平台,提升执法效能。充分利用非现场执法平台,通过全过程实时电量监控、视频监控、无人机监控等执法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,进一步压减现场执法检查次数,做到“无事不扰”,减少企业负担。通过优化执法方式,提高执法效能,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,对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,及时督促帮助企业整改问题。今年以来,共开展非现场执法207次,其中上级下达非现场任务34次,日常非现场执法数173次。(通讯员 冀承慧)